地球环境
技术
地缘政治
美洲
- 美国内战
- 加利福尼亚事实独立,为争夺水源武力吞并内华达、亚利桑那及犹他州,控制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与夏威夷建立盟友关系
 - 部分州与加拿大协约合并:马里兰州以北的东北地区、五大湖地区、俄勒冈、华盛顿州、爱达荷、蒙大拿、阿拉斯加
 - 新墨西哥与科罗拉多与德克萨斯建立州际防御协定,对抗加利福尼亚
 - 爱荷华-密西西比以西出现大规模水资源冲突,不受到特定政权控制
 - 美国暂停东南各州以外的选举活动
 - 驻外美军逐渐脱离国防部控制,成为企业、割据政权或军阀
 
 - 加拿大GDP及军工产值超越北美其他国家
 
欧洲-俄罗斯
- 波兰及欧盟在局部核战争中战胜俄罗斯,俄退出欧洲边境以西所有国家,波兰在东欧各国主导建立军政府
 - 波兰控制的各国政府在华沙选举产生“欧洲议会”,并组成联军劫掠德国及低地国家
 - 法国主导建立了欧洲防线,同时利用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建立跨地中海的法兰西共同体,在北非建立农业生产基地
 
西太平洋
- 新加坡帝国
- 新加坡通过数次关键战役肢解印尼及马来西亚,并逐步吞并
 - 与新几内亚在苏拉维西对峙
 - 坤甸通过太空电梯成为亚洲重要太空港
 - 与第七舰队(新加坡)合作
 - 中国与澳大利亚风投的试验田
 
 - 环日本海
- 俄罗斯逐渐丧失对西伯利亚以东的控制,各州及加盟共和国在中国经济影响下建立独立的边境控制、货币系统及军事力量
 - 朝鲜
- 朝鲜以南浦-平壤为中心逐步建立自由市场,允许外资在南浦、新义州、罗津、元山等地区建立外资工厂
 - 仍然通过军事管制压制民间活力
 - 通过军事冒险进攻俄滨海自由州,夺取海参崴,独占中国东北出海口,并大量移民
 - 海参崴俄裔叛乱及滨海自由州国民警卫队的反攻吸引力朝鲜人民军主力
 - 驻扎开城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发动军事政变进攻平壤,朝鲜内战爆发
 - 朝鲜分裂为四个割据政权:
- 平壤周边的原政府
 - 中朝边境的割据军阀
 - 朝韩边境的割据军阀
 - 人民军主力在东北部建立的半独立政权
 
 
 - 符罗
- 朝鲜内战爆发后滨海边疆区爆发族裔冲突
 - 多轮内战后,由朝鲜裔及俄裔共同建立了海参崴-罗津自由城邦
 
 - 日本
- 与第七舰队(东京)合作进行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