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普遍论

来自iFx Wiki
VIFF讨论 | 贡献2021年7月5日 (一) 09:03的版本 (文本替换 - 替换“|仅允许维护者编辑={{#if: {{#regex: {{PAGENAME}} | /^((X{{!}}W)\/.+)?/}} |是|否}}”为“|仅允许维护者编辑=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意识普遍论是一种智能科学假说,其主张意识的存在仅与系统的复杂度有关,而与系统的具体结构无关。

也就是说,在足够复杂的学习系统中,无论是大脑皮层、章鱼式的神经系统、机器学习系统或者计算机网络,只要与外界进行交互,几乎必然会产生意识。


理论

意识普遍论

理论类型:
前置理论:
    相对理论:
      下级理论:



        缺乏新皮层也不妨碍动物拥有情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人类动物具有获得意识的神经解剖学、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亦具有以意识作出行动的能力。因此,强有力的证据指出,可以产生意识的神经结构,并非人类独有。许多非人类动物,包括所有哺乳类和鸟类,以及章鱼等其他许多物种,都具有这种神经结构。

        ——《关于意识的剑桥宣言》, 2012





        创作信息

        Stage-1.svg
        本条目处于草案阶段: 用几句话简要描述核心想法
        Copyright.svg
        由VIFF创作维护的条目

        评论区


        添加您的评论
        iFx Wiki欢迎所有评论。如果您不想匿名,注册登录。它是免费的。